11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务委员谌贻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宇辉等到会回答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询问。
“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关林第一个提问。
“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应对国际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相比,‘双一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谌贻琴说,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要进一步筑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高校办学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加强资源保障提升发展能力。
谌贻琴表示,将完善组织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忻的提问聚焦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扩大“双一流”建设规模、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的考虑。
对此,怀进鹏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教育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具体方案。打算分两步开展工作:第一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第二步,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郑栅洁补充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一起,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重点,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继续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李巍围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一流师资引育等方面提问。
“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在国内‘育’和海外‘引’上双向发力,持续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和薪酬激励等改革举措。”王晓萍表示,一是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激励机制,重点是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改革,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二是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重点是以博士后制度为抓手,打造中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的平台载体;三是加强高校一流师资引育,重点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拓宽高校优秀教师队伍来源。
“相关部门在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水平提升方面还有哪些考虑?‘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如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向巧提问。
阴和俊表示,将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完善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育人才的机制,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创新平台,助力高校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鼓励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在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引导高校从地方需求中凝练科技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金壮龙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支持高校融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周佑勇围绕中央财政在“双一流”建设投入方面的安排提问。
郭婷婷介绍,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双一流”建设,一方面强化保障,有力支撑了“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优化管理,有效激发了高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下一步,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持续加大投入、促进多元投入、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提问:“下一步在改革‘双一流’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什么考虑?”
怀进鹏表示,将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研究推进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的试点和示范。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04 版)
“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关林第一个提问。
“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应对国际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相比,‘双一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谌贻琴说,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要进一步筑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高校办学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加强资源保障提升发展能力。
谌贻琴表示,将完善组织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忻的提问聚焦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扩大“双一流”建设规模、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的考虑。
对此,怀进鹏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教育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具体方案。打算分两步开展工作:第一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第二步,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郑栅洁补充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一起,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重点,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继续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李巍围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一流师资引育等方面提问。
“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在国内‘育’和海外‘引’上双向发力,持续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和薪酬激励等改革举措。”王晓萍表示,一是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激励机制,重点是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改革,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二是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重点是以博士后制度为抓手,打造中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的平台载体;三是加强高校一流师资引育,重点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拓宽高校优秀教师队伍来源。
“相关部门在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水平提升方面还有哪些考虑?‘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如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向巧提问。
阴和俊表示,将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完善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育人才的机制,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创新平台,助力高校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鼓励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在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引导高校从地方需求中凝练科技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金壮龙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支持高校融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周佑勇围绕中央财政在“双一流”建设投入方面的安排提问。
郭婷婷介绍,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双一流”建设,一方面强化保障,有力支撑了“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优化管理,有效激发了高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下一步,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持续加大投入、促进多元投入、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提问:“下一步在改革‘双一流’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什么考虑?”
怀进鹏表示,将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研究推进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的试点和示范。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