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秦简、中国最早的家书木牍、时间跨度最长的秦汉《质日》、“中华第一长文觚”……一系列考古学之最闪耀在江汉平原一隅的古泽云梦。上世纪70年代以来,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先后出土了3500多枚战国秦汉简牍,作为重要历史进程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习近平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
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意义。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走进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厅,43枚睡虎地秦墓竹简、木牍和10枚睡虎地西汉墓竹简等简牍文物,以及百余枚简牍仿制件依次陈列,形成蔚为壮观的秦汉“百科全书”。
驻足品“牍”,展览中先后展示的秦汉《田律》律文大致相当,均列举了春夏季节禁止做的事:到山林砍伐树木,堵塞河流和泉流,烧草为灰,捕取小鸟、幼兽等。
“这条律文的内容,以及所属的律篇名《田律》,说明汉律基本继承了秦律,其中秦简残坏的文字甚至可根据汉简补充。”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说,律文根据自然规律,对保护生态和环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体现了两千年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展厅中的“烽火家书”提示旁,秦代士兵“黑夫”和“惊”写给长兄“衷”的木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书实物。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书木牍信息丰富、深情切切,至今读来令人心头有热。
简牍里的《算术》,是古人科学智慧的精彩呈现。三枚关于计算圆形田地面积方法的西汉简牍保存完好,为首次公开展出。“有睘将来直十六与五侍之”,睡虎地汉简中列举的这道算术题显示,周长和直径之比为16:5,即圆周率为3.2,证明秦汉之际已有人认识到比3更精确的圆周率,为出土简牍所仅见,尤其珍贵。
一枚简牍,也许就可还原一段藏于时光深处的篇章。2021年,在距离睡虎地墓地不远的郑家湖墓地,出土了一枚秦时期的墨书木觚(gū),全文约700字,是一篇不见于传世记载的策问类文献,主要内容是谋士“筡(t)”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风格与《战国策》近似。所载谋士游说秦王事件展现了一幅东方六国与秦争斗、斡旋的历史画面,也是时人经历长期的残酷战争后渴望和平的心境写照。
寸简寸心,孜孜以求。编连、缀合、释读……简牍工作者对一批批出土简牍潜心研究、协同攻关。1977年刊行的线装本《睡虎地秦墓竹简》,以及2014年出版的4卷6册《秦简牍合集》等重要整理文献在展览中依次陈列,展现近半个世纪以来,简牍学者对出土资料的整理和再整理成果。
近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不断取得新突破,激励着后人不断向文明深处探源,汲取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主创:胡国香 吴植
记者:喻珮
设计:聂毅
统筹:陈倩 王晶晶 邱世杰
技术:庞子乐
学术指导: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梦县博物馆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习近平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
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意义。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走进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厅,43枚睡虎地秦墓竹简、木牍和10枚睡虎地西汉墓竹简等简牍文物,以及百余枚简牍仿制件依次陈列,形成蔚为壮观的秦汉“百科全书”。
驻足品“牍”,展览中先后展示的秦汉《田律》律文大致相当,均列举了春夏季节禁止做的事:到山林砍伐树木,堵塞河流和泉流,烧草为灰,捕取小鸟、幼兽等。
“这条律文的内容,以及所属的律篇名《田律》,说明汉律基本继承了秦律,其中秦简残坏的文字甚至可根据汉简补充。”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说,律文根据自然规律,对保护生态和环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体现了两千年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展厅中的“烽火家书”提示旁,秦代士兵“黑夫”和“惊”写给长兄“衷”的木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书实物。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书木牍信息丰富、深情切切,至今读来令人心头有热。
简牍里的《算术》,是古人科学智慧的精彩呈现。三枚关于计算圆形田地面积方法的西汉简牍保存完好,为首次公开展出。“有睘将来直十六与五侍之”,睡虎地汉简中列举的这道算术题显示,周长和直径之比为16:5,即圆周率为3.2,证明秦汉之际已有人认识到比3更精确的圆周率,为出土简牍所仅见,尤其珍贵。
一枚简牍,也许就可还原一段藏于时光深处的篇章。2021年,在距离睡虎地墓地不远的郑家湖墓地,出土了一枚秦时期的墨书木觚(gū),全文约700字,是一篇不见于传世记载的策问类文献,主要内容是谋士“筡(t)”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风格与《战国策》近似。所载谋士游说秦王事件展现了一幅东方六国与秦争斗、斡旋的历史画面,也是时人经历长期的残酷战争后渴望和平的心境写照。
寸简寸心,孜孜以求。编连、缀合、释读……简牍工作者对一批批出土简牍潜心研究、协同攻关。1977年刊行的线装本《睡虎地秦墓竹简》,以及2014年出版的4卷6册《秦简牍合集》等重要整理文献在展览中依次陈列,展现近半个世纪以来,简牍学者对出土资料的整理和再整理成果。
近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不断取得新突破,激励着后人不断向文明深处探源,汲取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主创:胡国香 吴植
记者:喻珮
设计:聂毅
统筹:陈倩 王晶晶 邱世杰
技术:庞子乐
学术指导: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梦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