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下议院发表春季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表示将采取一系列经济举措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并推动英国成为“国防工业超级力量”,带动英国经济发展。此举反映出英国未来持续增强国防能力的意愿和决心。
提出相关举措
报道称,此次声明是英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针对自身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作出的一系列规划。
一是加大防务支出。根据秋季预算方案,英国2025至2026财年国防预算为598亿英镑(约合78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5.1%。声明表示,将额外增加22亿英镑经费,使预算增长率升至约9%。
二是聚焦新兴技术。声明提出,国防预算中装备类经费的10%将专门用于发展新兴技术,主要包括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数据显示,英国近几年装备类经费在250亿英镑左右。以此推算,至少有25亿英镑将投入新兴技术研发。此外,声明表示将划拨4亿英镑专项资金,推动民用尖端技术向军用领域转化。
三是发展中小企业。声明称,英国政府将推动国防采购程序改革,使其“更快速、便捷和精简”。主要举措为允许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初创公司加入国防采购供应序列,打破大型国防承包商长期占据国防采购主要份额的局面,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武器系统开发方案。
四是刺激武器出口。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武器出口额约7.6亿美元,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2.6%,比上一年度下降42%,低于2015至2024年出口额平均值10.3亿美元。声明提出,将为英国武器装备潜在用户提供20亿英镑专项贷款,以提升英国武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反映多重意图
分析指出,随着国际局势变化,英国在国防能力建设方面作出较大调整,希望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首先,提高应对未来战争能力。英国政府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是影响未来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英国在此技术领域发展滞后。兰德公司报告显示,当前,英国近80%的人工智能系统由小型企业或初创公司开发。这类企业稳定性欠佳,仅20%能够持续运营4年以上,致使英国难以构建良性国防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尽快补齐短板,除在新技术领域加大经费投入外,英国还将推动初创高新公司与传统军工集团合作,并吸引国外先进企业与英国本土企业联合建厂,以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实现“后发而先至”。
其次,谋求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里夫斯强调,国防投资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是为了经济安全,并指出增加国防开支将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3月,英国政府与巴布科克公司签订价值16亿英镑的陆军装备维护合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洛克伍德声称,该合同将带来1600个工作岗位,惠及英国约6000家供应商,对整个陆军装备供应链发展极为有利,有助于实现安全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再次,提升战略自主性。近段时间,美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及对欧洲政策上作出较大调整,明确要求欧洲国家承担更多防务责任。在此背景下,北约欧洲成员国纷纷寻求防务自主,英国也在其中。以无人系统为例,英军执行攻击任务主要依赖美国制造的“死神”无人机,缺乏战略自主性。实际上,英国拥有数个具备制造情报侦察监视型无人机能力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此次调整,吸引本土企业进军国防领域,推动相关产品国产化,扩大国家战略选择空间。
前路并不平坦
英国政府对强化国防能力满怀信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相对有限的经费和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英国政府在持续增加国防预算的同时,需要解决上届政府留下的220亿英镑财政缺口问题,未来有多少预算能如期到位尚未可知。有观点认为,此次声明提出重点关注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安全和网络防御等关键领域未给予政策倾斜,对未来可能耗费巨大资源的六代机等大型项目缺乏详尽规划,给未来技术发展留下一定隐患。
另一方面,自主建设和对外合作之间存在矛盾。英国长期跟随美国行动,武器装备与美国深度捆绑,国防建设也与美国联系紧密。如此次计划强化核威慑能力,英国面临重新构建本土核力量体系还是继续与美国开展联合项目的难题。英国宣称具备自主可控的核威慑能力,但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报告指出,“三叉戟”潜射导弹制造和维护均依赖美国。英国虽投资参与该项目研发,但该导弹实际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需要定期运回美国进行维护。若英国选择建立潜射弹道导弹本土生产体系,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也随之飙升,继续与美合作则能节省更多经费用于其他项目。英国强化国防能力的步伐能走多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提出相关举措
报道称,此次声明是英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针对自身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作出的一系列规划。
一是加大防务支出。根据秋季预算方案,英国2025至2026财年国防预算为598亿英镑(约合78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5.1%。声明表示,将额外增加22亿英镑经费,使预算增长率升至约9%。
二是聚焦新兴技术。声明提出,国防预算中装备类经费的10%将专门用于发展新兴技术,主要包括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数据显示,英国近几年装备类经费在250亿英镑左右。以此推算,至少有25亿英镑将投入新兴技术研发。此外,声明表示将划拨4亿英镑专项资金,推动民用尖端技术向军用领域转化。
三是发展中小企业。声明称,英国政府将推动国防采购程序改革,使其“更快速、便捷和精简”。主要举措为允许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初创公司加入国防采购供应序列,打破大型国防承包商长期占据国防采购主要份额的局面,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武器系统开发方案。
四是刺激武器出口。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武器出口额约7.6亿美元,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2.6%,比上一年度下降42%,低于2015至2024年出口额平均值10.3亿美元。声明提出,将为英国武器装备潜在用户提供20亿英镑专项贷款,以提升英国武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反映多重意图
分析指出,随着国际局势变化,英国在国防能力建设方面作出较大调整,希望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首先,提高应对未来战争能力。英国政府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是影响未来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英国在此技术领域发展滞后。兰德公司报告显示,当前,英国近80%的人工智能系统由小型企业或初创公司开发。这类企业稳定性欠佳,仅20%能够持续运营4年以上,致使英国难以构建良性国防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尽快补齐短板,除在新技术领域加大经费投入外,英国还将推动初创高新公司与传统军工集团合作,并吸引国外先进企业与英国本土企业联合建厂,以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实现“后发而先至”。
其次,谋求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里夫斯强调,国防投资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是为了经济安全,并指出增加国防开支将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3月,英国政府与巴布科克公司签订价值16亿英镑的陆军装备维护合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洛克伍德声称,该合同将带来1600个工作岗位,惠及英国约6000家供应商,对整个陆军装备供应链发展极为有利,有助于实现安全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再次,提升战略自主性。近段时间,美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及对欧洲政策上作出较大调整,明确要求欧洲国家承担更多防务责任。在此背景下,北约欧洲成员国纷纷寻求防务自主,英国也在其中。以无人系统为例,英军执行攻击任务主要依赖美国制造的“死神”无人机,缺乏战略自主性。实际上,英国拥有数个具备制造情报侦察监视型无人机能力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此次调整,吸引本土企业进军国防领域,推动相关产品国产化,扩大国家战略选择空间。
前路并不平坦
英国政府对强化国防能力满怀信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相对有限的经费和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英国政府在持续增加国防预算的同时,需要解决上届政府留下的220亿英镑财政缺口问题,未来有多少预算能如期到位尚未可知。有观点认为,此次声明提出重点关注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安全和网络防御等关键领域未给予政策倾斜,对未来可能耗费巨大资源的六代机等大型项目缺乏详尽规划,给未来技术发展留下一定隐患。
另一方面,自主建设和对外合作之间存在矛盾。英国长期跟随美国行动,武器装备与美国深度捆绑,国防建设也与美国联系紧密。如此次计划强化核威慑能力,英国面临重新构建本土核力量体系还是继续与美国开展联合项目的难题。英国宣称具备自主可控的核威慑能力,但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报告指出,“三叉戟”潜射导弹制造和维护均依赖美国。英国虽投资参与该项目研发,但该导弹实际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需要定期运回美国进行维护。若英国选择建立潜射弹道导弹本土生产体系,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也随之飙升,继续与美合作则能节省更多经费用于其他项目。英国强化国防能力的步伐能走多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