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行走城市,我们时常发现,许多地方在发生着变化。
老小区、老厂房变成宜居地、打卡地,老楼宇、老遗迹成为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文脉传承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优化升级公共空间、盘活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风貌品质等举措,让城市“二次生长”。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据统计,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余个。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国防建设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如何在城市更新中融入国防理念,同步推进国防建设,多地作出了有益探索。
老小区、老厂房变成宜居地、打卡地,老楼宇、老遗迹成为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文脉传承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优化升级公共空间、盘活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风貌品质等举措,让城市“二次生长”。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据统计,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余个。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国防建设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如何在城市更新中融入国防理念,同步推进国防建设,多地作出了有益探索。
——编 者
重庆市推进人防工程提档升级——
“山城洞天”展新颜
■本报特约记者 赵晓菡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辖区一家火锅店进行例行检查。这次,联合检查的还有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丁杰。
国动办工作人员缘何参与检查?
“这家火锅店开在改造后的防空洞里,我们要确定防空洞的主体结构和防护功能是否受到影响。”丁杰为记者解开疑惑。
近年来,重庆市有序推进基础设施、老旧住区、美好社区、公共空间、设施设备等5类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为满足发展需求,该市军地在保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实施“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对一批早期人防工程进行开发利用、升级改造。
如今,吃“洞子火锅”、在防空洞“背篓菜市场”买菜、到防空洞纳凉点避暑,已成为重庆市民的日常。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为了使人防工程结构不变、功能不减,重庆市国动办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开展技术监测。
“1941年6月5日,日军出动24架飞机,对重庆进行长达5小时的‘地毯式’轰炸,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入防空隧道避难,大量人员因窒息和踩踏丧生……”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了解惨痛历史、缅怀罹难同胞。
这座象征山城人民“愈炸愈强”不屈精神的防空隧道,于2021年保护修缮后开放,游客得以深入隧道参观。
“我们为加强人防知识宣传,升级了2000年在隧道入口处布设的展览,并在保持遗址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人防工程,增强防护功能。”重庆市人防工程设施管理站工作人员冯涛介绍说,他们设置防火单元,增设消防疏散出口和系列消防设施,并根据战时应用需求改造排烟和通风管道。
渝中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著名的解放碑商圈就坐落在这里。着眼缓解日益增长的地面交通压力,该市在进行基础设施更新时,向地下空间要“畅通”。在利用部分防空洞的基础上,扩建了解放碑地下环道,大幅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能。
在进行地下环道三期建设时,市国动办提出,解放碑地下环道人流量大,要突出人防功能,才能在紧急状况下有效保护人群。
“在大型工程中修建人防设施可不容易。”参与工程建设的工程师郑旭告诉记者,由于出口位于下坡且洞口尺寸超出常规,一般防护密闭门易留有缝隙。为做到“严丝合缝”,工作人员多次进行现地测量和试验,最终将防护密闭门的定制尺寸精确到毫米。
“虽然特别定制增加了投入,但此举有助于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现代人防工程建设的必要举措。”重庆警备区某局领导表示,城市更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人防工程也应同步提档升级,为城市安全提供重要屏障。
辽宁省大连市加强军事设施保护——
军地维管“一本账”
■潘善磊 本报特约记者 范奇飞
“我们排查了6处正在施工的军事设施,确定施工报备流程完整,现场未发现问题。”前不久,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召开军地联席会,军事设施维管员、民兵朱润泽率先报告巡查情况。参会人员人手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设施维管账簿”。
“2024年10月,完成对水池山国防坑道的维修加固,建立标识;2025年2月,区、街道、社区三级联防组,对水池山国防坑道进行维护与巡查……”
记者翻看这本账簿发现,该街道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结合雨污分流、外立面翻新、增设便民设施等工程,推动老旧军产小区改造升级,保证了军事设施的良好状态。他们还发动社区干部、基干民兵组建了一支联合巡查队伍,定期巡查国防坑道等军事设施,确保安全稳固。
军地协同形成合力,军事设施保护稳步推进。2023年9月,大连市军地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军事设施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城市更新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涉及军事设施的必须经过军事机关的审核同意,并对破坏军事设施的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因城市更新需要对军事设施进行迁移、改造的项目,建立了补偿机制和绿色通道。文件进一步完善军地协同机制,推动国防建设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
4月初,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人工岛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新机场布局规划中,就预留有军事使用区域和通道,设置军民共用的基础设施,如跑道、导航设施等。”施工现场,工程顾问、空军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于现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已无法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求,大连市启动新机场建设。因机场建设带来的军事设施保护问题,军地密切协调快速处置,已建成合规的缓冲地带和安全空间,既保证军事设施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又确保军事设施的调整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驻军部队也积极助力城市更新工作。此前,该部应地方政府请求,优化调整军民航管制空域,支持低空航线试点和通航产业发展。3月30日,“东港—海洋岛”航线首航仪式在大连东港商务区举行。这条陆岛直升机观光运输航线的建成,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军事设施保护法明确,国家统筹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相协调。大连军分区领导表示,这就要求军地密切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注重军事设施保护,让城市发展与国防建设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最大化。
湖南省益阳市拓展国防教育阵地——
“微阵地”融入生活
■金华滚 肖 腾
来到湖南省益阳市,游客大多会到网红景点“颐年古巷”打卡,体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相邻的“红军苑”往往成为游客顺道游览的下一个目的地。
“这里居住过4位老红军,其中向长生、谭绍华是追随贺龙元帅参加红军的,龚双清1929年参加红军,李子荣参加过平型关战斗。1964年,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益阳工作,将家安在这里。”益阳市汽车路街道负责人介绍,4位老红军已先后离世,但“红军苑”的名字留了下来,街道还开设一个老红军事迹陈列室,详细介绍他们的革命事迹。
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益阳市将小区分为“颐年古巷”和“红军苑”两部分,“红军苑”以红色文化、国防元素为亮点。他们将楼体外墙统一整修为红色,还在小区空地建设红军雕塑、红军亭等,浓厚社区国防氛围。
近年来,益阳市针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陈旧、房屋老旧、城市功能设施不足等问题,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对上百个旧街巷、老小区进行改造升级。该市军地以此为契机,将国防元素融入老旧街区改造、公共空间建设、基础设施更新等,同步推进国防教育阵地建设。社区“拥军墙”、街道“军功榜”、河堤“国防长廊”、公园“军事角”……一个个国防教育“微阵地”,出现在益阳大街小巷,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去年底,家住南县德昌公园附近的居民发现,公园里多了一架退役战斗机和数门退役火炮。它们的来历、背后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好奇。为大家科普解惑的是南县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李丰。
李丰是一名参战老兵,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宣讲。现在,他喜欢将课堂放到德昌公园。他认为,公园里的歼-6战斗机、81式122毫米火箭炮等装备,就是难得的教具。借此讲装备发展史和战斗故事,非常直观效果很好。
“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在公共空间升级改造时拓展国防教育阵地。”益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先后在5个城市公园、广场、休闲步道里添置了退役装备,设置了双拥主题灯箱等。
资江蜿蜒,穿城而过。自实施河堤美化工程以来,河堤上陆续新设了一批拥军亭、国防主题雕塑等。这些设施与河堤翠柳、青碧江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城市画卷。其中,浮雕“镌刻在军旗上的益阳记忆”,时常引来市民驻足观看。浮雕主体是一幅益阳地图,还展示了红军长征过安化、马迹塘阻击战等发生在益阳的军史故事,段德昌、曾士峨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据统计,益阳市已建成国防教育“微阵地”60余处。它们普遍规模小、投资少,适合益阳这样的中小城市。由于建在街头巷尾,群众休闲时就能接触到国防元素,有利于国防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山城洞天”展新颜
■本报特约记者 赵晓菡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辖区一家火锅店进行例行检查。这次,联合检查的还有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丁杰。
国动办工作人员缘何参与检查?
“这家火锅店开在改造后的防空洞里,我们要确定防空洞的主体结构和防护功能是否受到影响。”丁杰为记者解开疑惑。
近年来,重庆市有序推进基础设施、老旧住区、美好社区、公共空间、设施设备等5类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为满足发展需求,该市军地在保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实施“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对一批早期人防工程进行开发利用、升级改造。
如今,吃“洞子火锅”、在防空洞“背篓菜市场”买菜、到防空洞纳凉点避暑,已成为重庆市民的日常。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为了使人防工程结构不变、功能不减,重庆市国动办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开展技术监测。
“1941年6月5日,日军出动24架飞机,对重庆进行长达5小时的‘地毯式’轰炸,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入防空隧道避难,大量人员因窒息和踩踏丧生……”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了解惨痛历史、缅怀罹难同胞。
这座象征山城人民“愈炸愈强”不屈精神的防空隧道,于2021年保护修缮后开放,游客得以深入隧道参观。
“我们为加强人防知识宣传,升级了2000年在隧道入口处布设的展览,并在保持遗址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人防工程,增强防护功能。”重庆市人防工程设施管理站工作人员冯涛介绍说,他们设置防火单元,增设消防疏散出口和系列消防设施,并根据战时应用需求改造排烟和通风管道。
渝中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著名的解放碑商圈就坐落在这里。着眼缓解日益增长的地面交通压力,该市在进行基础设施更新时,向地下空间要“畅通”。在利用部分防空洞的基础上,扩建了解放碑地下环道,大幅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能。
在进行地下环道三期建设时,市国动办提出,解放碑地下环道人流量大,要突出人防功能,才能在紧急状况下有效保护人群。
“在大型工程中修建人防设施可不容易。”参与工程建设的工程师郑旭告诉记者,由于出口位于下坡且洞口尺寸超出常规,一般防护密闭门易留有缝隙。为做到“严丝合缝”,工作人员多次进行现地测量和试验,最终将防护密闭门的定制尺寸精确到毫米。
“虽然特别定制增加了投入,但此举有助于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现代人防工程建设的必要举措。”重庆警备区某局领导表示,城市更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人防工程也应同步提档升级,为城市安全提供重要屏障。
辽宁省大连市加强军事设施保护——
军地维管“一本账”
■潘善磊 本报特约记者 范奇飞
“我们排查了6处正在施工的军事设施,确定施工报备流程完整,现场未发现问题。”前不久,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召开军地联席会,军事设施维管员、民兵朱润泽率先报告巡查情况。参会人员人手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设施维管账簿”。
“2024年10月,完成对水池山国防坑道的维修加固,建立标识;2025年2月,区、街道、社区三级联防组,对水池山国防坑道进行维护与巡查……”
记者翻看这本账簿发现,该街道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结合雨污分流、外立面翻新、增设便民设施等工程,推动老旧军产小区改造升级,保证了军事设施的良好状态。他们还发动社区干部、基干民兵组建了一支联合巡查队伍,定期巡查国防坑道等军事设施,确保安全稳固。
军地协同形成合力,军事设施保护稳步推进。2023年9月,大连市军地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军事设施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城市更新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涉及军事设施的必须经过军事机关的审核同意,并对破坏军事设施的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因城市更新需要对军事设施进行迁移、改造的项目,建立了补偿机制和绿色通道。文件进一步完善军地协同机制,推动国防建设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
4月初,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人工岛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新机场布局规划中,就预留有军事使用区域和通道,设置军民共用的基础设施,如跑道、导航设施等。”施工现场,工程顾问、空军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于现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已无法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求,大连市启动新机场建设。因机场建设带来的军事设施保护问题,军地密切协调快速处置,已建成合规的缓冲地带和安全空间,既保证军事设施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又确保军事设施的调整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驻军部队也积极助力城市更新工作。此前,该部应地方政府请求,优化调整军民航管制空域,支持低空航线试点和通航产业发展。3月30日,“东港—海洋岛”航线首航仪式在大连东港商务区举行。这条陆岛直升机观光运输航线的建成,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军事设施保护法明确,国家统筹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相协调。大连军分区领导表示,这就要求军地密切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注重军事设施保护,让城市发展与国防建设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最大化。
湖南省益阳市拓展国防教育阵地——
“微阵地”融入生活
■金华滚 肖 腾
来到湖南省益阳市,游客大多会到网红景点“颐年古巷”打卡,体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相邻的“红军苑”往往成为游客顺道游览的下一个目的地。
“这里居住过4位老红军,其中向长生、谭绍华是追随贺龙元帅参加红军的,龚双清1929年参加红军,李子荣参加过平型关战斗。1964年,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益阳工作,将家安在这里。”益阳市汽车路街道负责人介绍,4位老红军已先后离世,但“红军苑”的名字留了下来,街道还开设一个老红军事迹陈列室,详细介绍他们的革命事迹。
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益阳市将小区分为“颐年古巷”和“红军苑”两部分,“红军苑”以红色文化、国防元素为亮点。他们将楼体外墙统一整修为红色,还在小区空地建设红军雕塑、红军亭等,浓厚社区国防氛围。
近年来,益阳市针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陈旧、房屋老旧、城市功能设施不足等问题,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对上百个旧街巷、老小区进行改造升级。该市军地以此为契机,将国防元素融入老旧街区改造、公共空间建设、基础设施更新等,同步推进国防教育阵地建设。社区“拥军墙”、街道“军功榜”、河堤“国防长廊”、公园“军事角”……一个个国防教育“微阵地”,出现在益阳大街小巷,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去年底,家住南县德昌公园附近的居民发现,公园里多了一架退役战斗机和数门退役火炮。它们的来历、背后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好奇。为大家科普解惑的是南县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李丰。
李丰是一名参战老兵,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宣讲。现在,他喜欢将课堂放到德昌公园。他认为,公园里的歼-6战斗机、81式122毫米火箭炮等装备,就是难得的教具。借此讲装备发展史和战斗故事,非常直观效果很好。
“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在公共空间升级改造时拓展国防教育阵地。”益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先后在5个城市公园、广场、休闲步道里添置了退役装备,设置了双拥主题灯箱等。
资江蜿蜒,穿城而过。自实施河堤美化工程以来,河堤上陆续新设了一批拥军亭、国防主题雕塑等。这些设施与河堤翠柳、青碧江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城市画卷。其中,浮雕“镌刻在军旗上的益阳记忆”,时常引来市民驻足观看。浮雕主体是一幅益阳地图,还展示了红军长征过安化、马迹塘阻击战等发生在益阳的军史故事,段德昌、曾士峨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据统计,益阳市已建成国防教育“微阵地”60余处。它们普遍规模小、投资少,适合益阳这样的中小城市。由于建在街头巷尾,群众休闲时就能接触到国防元素,有利于国防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