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兵茁壮成长选好“土壤”

z

Administrator
Staff member
“陈光泽,成绩优秀……”暮春时节,陆军某旅组织一场体能考核,新兵陈光泽取得优异成绩,令身边战友刮目相看。

从下连之初的训练“困难户”,到跻身“优秀”行列,谈及成绩提升的“秘诀”,陈光泽感激地说:“是钱班长的帮助和鼓励,给了我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去年底,下半年入伍新兵下连后,该旅某营火力连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分配定岗仪式。在全连官兵注视下,多名班长轮流登上讲台,逐一介绍本班人员构成、专业设置等情况,阐述自己的带兵育人理念和方法;新兵们依次登台介绍个人情况、自身特长和成长规划,表达个人分配意愿。最后,连队党支部根据班长和新兵双方意愿,综合考量人员情况、岗位需求等因素,研究决定新兵分配定岗方案。

“二班是烈士陈平平生前所在班。作为英雄的传人,就是要工作争第一、打仗冲在前!”分班仪式上,聆听二班班长钱奕霖深情讲述的英雄故事,陈光泽对加入二班这个光荣集体非常向往。

被分配到二班后,陈光泽选择了炮手岗位。在钱班长耐心帮带下,他的各课目训练成绩进步很快。他还结合班长传授的经验技巧,改进和优化了炮闩分解结合流程,提高了训练质效,被连队评为“进步之星”。

“陈光泽的成长进步,是旅队推行‘兵员适配机制’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该连徐指导员介绍,之前,旅里基层连队主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根据人员缺口情况确定新兵专业岗位。由于人员配置粗放,新兵下连后“人岗不适配”等问题屡见不鲜。机关调研发现,按照这种人员分配机制,有的人才“没用好”、有的人才“不够用”,既不利于官兵成长成才,也不利于人才活力释放。

如何提高人岗适配度,实现人才培养和训练质效同步提升?该旅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探索建立“兵员适配机制”:新训结束后,根据新兵综合素质和现实表现将其分配至适配连队,连队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人岗适配度等因素进行分配定岗,最后在征求个人意见基础上进行微调,最大限度为新兵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激发他们融入部队、融入战位的热情动力。

为有效提升新兵与专业岗位的适配度,该旅某连为新兵设置了两个月的岗位适应期。适应期内,连队持续跟踪和记录新兵成长情况;适应期结束后,他们综合考量训练成绩、个人意愿、骨干意见及群众评议结果等因素,对新兵班级和岗位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他们在适宜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新兵谢庭冠入伍前学的是体育专业。分配定岗仪式上,他抱着“发挥专业优势,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表达了加入炮兵侦察班的意愿,炮兵侦察班班长也很看好他的发展潜力。最终,谢庭冠如愿加入炮兵侦察班。

然而,此后的训练中,谢庭冠发现自己体能优势明显,但专业学习却有些吃力。时间一长,谢庭冠越来越跟不上训练节奏,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打击。

“谢庭冠入伍前曾考取了驾驶证,有一定的驾驶专业基础,可根据其这一特长调整岗位。”适应期结束后,该连干部骨干经过商议并征求本人意见,决定对谢庭冠进行岗位调整,由驾驶经验丰富的班长张鑫负责帮带。在张班长的悉心帮助指导下,谢庭冠在新岗位上进步很快,阶段性考核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该旅领导介绍,“兵员适配机制”不仅为下连新兵提供了适合个人成长的舞台,也有利于他们在融入岗位中找准奋斗目标和方向,实现双向奔赴。

“我是9班班长黄禹,我的带兵育人理念是以真心换真心……”该旅侦察连新兵分配定岗仪式上,听完黄禹的话,新兵陈金城憧憬着能加入9班。

被分配到9班那天,黄禹和班里战友为陈金城举办了一场简约而温馨的欢迎仪式。仪式开始后,副班长端出大家亲手制作的蛋糕,动情地对陈金城说:“进了9班门,就是9班人。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甘苦与共、生死相依的好战友。9班的过去我们没有共同经历,但辉煌的未来我们可以一起书写!”

吹灭蜡烛那一刻,陈金城的眼眶有些湿润。从那天起,陈金城就把“当一个过硬好兵,为集体增光添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那段时间,心里想的全是怎么把训练成绩提上去。”白天,陈金城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晚上,他在学习室里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为帮助陈金城提高训练成绩,班长还为他量身定制“成长进阶计划”,与他一起专攻精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陈金城的训练成绩稳步提升。

“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新兵茁壮成长选好‘土壤’。”该旅领导介绍,“兵员适配机制”推行以来,新兵岗位适配率、专业成绩合格率均大幅提升,人才成长周期明显缩短,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目前,该旅正着手构建“兵员成长数字档案”,为进一步提升人岗适配度提供数据支撑,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岗位需求、本领作风过硬的打仗型人才。(杨茂生 张文哲 特约通讯员 韩 帅)​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