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花板” 不搞“一尺量”

  • Thread starter Thread starter z
  • Start date Start date

z

Administrator
Staff member
“只要干好工作,每个阶段都有奔头!”

日前,在被称为医学界“四大天团”之一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科技日报记者见到44岁的麻醉学研究所副所长、麻醉新药研究室主任柯博文。他向记者讲起自己“开挂”般的职业生涯——2014年博士后出站入职,2016年、2018年先后获评副高、正高职称……

让柯博文们有“奔头”的,是华西医院自2015年起开展的全职业周期医学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探索。围绕“破四唯”“立新标”,该院将人才分为6类、12个层级,按照“干什么就评什么”原则进行评价,树立起“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鲜明导向。

“新模式直接打破了过去职称评价体系中的‘天花板’,不搞‘一尺量’,有助于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对记者说。

人岗相适激发活力

如何通过科学评价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一直是华西医院思考的问题。

医院对人才评价困难主要在于人才类别较多——从工种上说,有医师、护理、药师等;从岗位上看,有临床、科研、管理等;从医师序列上分,有医生、主治医生、主任医师等。

“专家的专注领域和职责各不相同。有的专家侧重于临床与教学,有的则致力于疾病研究、新药或医疗器械的研发。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刘伦旭说。

为了更精准地评价人才,华西医院先后召开30余次专题讨论会,并于2015年、2020年分类启动医师序列、科研岗位的评价改革。华西医院人力资源部、科技部部长王峥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人才分类评价表”。他说:“现在的医师岗评价,除了考虑临床年限外,还包括职称年限和在医学会的任职情况等因素。对于研究人员岗位,则会考量其参与临床课题组的情况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我们是从岗位需求出发,实施‘人岗相适’的评价方式。”刘伦旭介绍,新的评价体系既包含了传统的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又不局限于此。其中,学术道德与师德医德是重要的“一票否决”指标;而临床实践年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教学或临床带教经验是“底层”基础指标;标志性成果、学术影响力、行业和社会认可度等则是“引领”指标。

目前,华西医院正在全面推进护理、医技、药师、工程师、财会、编辑、技术工人等岗位层级划分及人才评价工作。

“三定”考核避免“躺平”

“按照过去的评价体系,有的医生获评高级职称后,科研产出明显减少。”王峥说,院里一直在探索如何避免人才“躺平”现象的出现。

柯博文入职华西医院后,仅用4年就评上了正高职称,这在过去的评价方式中已达到“天花板”。但在新模式下,他是科研5级,还有4个等级可以争取。事实上,获评正高后,他已带领团队开发并转化了3个1类麻醉候选新药,项目总金额达3.82亿元。

“新模式,既有对过去成绩的认定,也有对未来阶段的岗位考核。”王峥介绍,12级评价中可大体分为专家层级、骨干层级、成长层级三类。其中,1至3级的专家层级,着重评价人才引领团队发展、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影响力发挥等情况;4至8级的骨干层级,着重评价医疗和教学工作量、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情况;9至12级的成长层级,主要考察医疗工作量、个人发展情况、医疗质量安全、资源利用和患者管理情况、公共服务等。

王峥告诉记者,在新评价模式中,不同岗位层级均设有准入条件和聘期目标,即“门槛”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岗级要求,根据能力与业绩实行“三定”考核,即定岗、定级、定目标,3年为一个聘期。每个聘期结束后,医院都会根据该岗级聘期目标进行“考绩”或“考功”。未通过者降级,合格者维持现有层级,达到更高层级岗位准入条件者则可晋升。

“有的人即使过去已满足该层级的准入条件,也可能因考核不合格而降低层级。这不仅能有效避免‘躺平’,也不同于‘非升即走’的简单化约束机制。”王峥说。

长周期评价激励创新

为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华西医院还在岗位层级评价体系中,探索实行了长周期评价机制,即“免考”条件。

记者在“人才分类评价表”中看到:如人才在岗位聘期内有重大发现、重大成果或承担重大任务,可免考核1至2个聘期,其评价周期最长可达9年。

“目的就是要让人才甘坐敢坐‘冷板凳’,坐稳坐住‘冷板凳’,敢于挑战具有开创性、周期长且有失败风险的创新。”刘伦旭说。

柯博文所在的科研团队由不同岗位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有的来自临床医师岗,有的来自研究岗,有的来自实验技术岗。尽管都服务于麻醉新药创制与研发工作,但在新模式下,人人都能结合自身考核指标,找到“上升通道”。

“科研团队中,即便是医师岗,考核指标也有‘获得原创性重大科技转化成果’‘获得临床新药、新医疗器械准入’等要求。”柯博文说,“比如能让患者麻醉后快速醒来的药物,这一全新赛道就是我们团队中的临床医师开辟的。”

随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深化,华西医院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7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发布。华西医院在STEM综合排行榜中连续11年蝉联榜首,在ASTEM排行榜上也位居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刘伦旭表示:“下一步,华西医院将不断优化指标体系,继续探索人才评价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刘 侠 记者 滕继濮)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