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9) 于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近年来,中国在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煤炭依赖和能源安全的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中国需要加大国际合作,克服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和传输难题,加速能源转型,在维持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顺利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而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学习的解决方案。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很显然,各国对于加速减排的承诺远远不够。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以更宏伟的目标,加快全球行动。为了降低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破坏力量,我们需要采取大胆和果断的行动。
虽然美国、欧洲和中东在历史上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最大,但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要求世界各国全力以赴地应对。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也责无旁贷。事实上,中国在未来十年采取的措施对我们这个星球未来的安全和稳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已经迈出了巨大步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进展显著,为未来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十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来应对气候危机,推动电气化,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排放,而且有益于提高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一个历史上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的经济体,如何成功地向低碳能源转型?中国对此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快速扩大非化石能源发电规模。通过大力投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中国为其他面临类似能源转型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展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尽管中国取得了快速进展,但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淘汰煤炭,仍面临重大挑战。虽然中国正在努力减少煤炭的使用,但出于能源安全和电网运行稳定的考量,中国仍有在建燃煤发电站。这种对煤炭的依赖给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带来了挑战。
同样,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与其装机量相比不相匹配,储能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地的能源转型过程中都曾发生,并且各国也有相应的应对经验。因此,在这一领域,国际合作可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
根据气候危机咨询小组的最新报告,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做出了突出努力;但不可否认,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仍任重道远。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方面,我们相信中国将言必信、行必果,同样,在此过程中国际合作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这份报告使用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数据和模型,研究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情景,在每种情景下,中国的能源转型轨迹不同,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的可能性也不同。
最差的情景是,电力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电力需求量超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到2030年达到每年12太瓦时。在这种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峰值要到2035年后才能实现,这将使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巨大压力。
在稍好一些的情景下,电力需求年增长率为3.07%,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碳排放峰值预计仍将提前至2033年。
第三种情景则显示了强有力的国际伙伴关系可以取得的积极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年电力需求仍以5.69%的速度增长,但通过全球合作,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储存和传输中的问题,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早实现碳达峰是有可能的。需要明确:中国在未来通往清洁能源的道路将充满挑战,但转型的潜在回报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气候变化,但中国在减少使用煤炭方面取得的进展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立即开展在能源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技术将帮助中国能源结构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先经验可以成为全球蓝本,为其他国家提供可效仿的解决方案。尽管能源转型的风险很高,但通过全球努力,其回报可能更高,足以影响全子孙后代的未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Join hands for net-zero emission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9) 于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近年来,中国在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煤炭依赖和能源安全的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中国需要加大国际合作,克服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和传输难题,加速能源转型,在维持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顺利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而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学习的解决方案。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很显然,各国对于加速减排的承诺远远不够。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以更宏伟的目标,加快全球行动。为了降低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破坏力量,我们需要采取大胆和果断的行动。
虽然美国、欧洲和中东在历史上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最大,但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要求世界各国全力以赴地应对。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也责无旁贷。事实上,中国在未来十年采取的措施对我们这个星球未来的安全和稳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已经迈出了巨大步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进展显著,为未来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十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来应对气候危机,推动电气化,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排放,而且有益于提高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一个历史上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的经济体,如何成功地向低碳能源转型?中国对此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快速扩大非化石能源发电规模。通过大力投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中国为其他面临类似能源转型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展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尽管中国取得了快速进展,但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淘汰煤炭,仍面临重大挑战。虽然中国正在努力减少煤炭的使用,但出于能源安全和电网运行稳定的考量,中国仍有在建燃煤发电站。这种对煤炭的依赖给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带来了挑战。
同样,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与其装机量相比不相匹配,储能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地的能源转型过程中都曾发生,并且各国也有相应的应对经验。因此,在这一领域,国际合作可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
根据气候危机咨询小组的最新报告,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做出了突出努力;但不可否认,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仍任重道远。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方面,我们相信中国将言必信、行必果,同样,在此过程中国际合作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这份报告使用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数据和模型,研究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情景,在每种情景下,中国的能源转型轨迹不同,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的可能性也不同。
最差的情景是,电力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电力需求量超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到2030年达到每年12太瓦时。在这种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峰值要到2035年后才能实现,这将使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巨大压力。
在稍好一些的情景下,电力需求年增长率为3.07%,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碳排放峰值预计仍将提前至2033年。
第三种情景则显示了强有力的国际伙伴关系可以取得的积极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年电力需求仍以5.69%的速度增长,但通过全球合作,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储存和传输中的问题,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早实现碳达峰是有可能的。需要明确:中国在未来通往清洁能源的道路将充满挑战,但转型的潜在回报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气候变化,但中国在减少使用煤炭方面取得的进展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立即开展在能源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技术将帮助中国能源结构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先经验可以成为全球蓝本,为其他国家提供可效仿的解决方案。尽管能源转型的风险很高,但通过全球努力,其回报可能更高,足以影响全子孙后代的未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Join hands for net-zero emission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