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利马/西安11月13日电 “天涯若比邻”——这句唐朝诗人王勃的千古名句,既是8年前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华夏瑰宝展”的主题,也是多年来中国和秘鲁传统友好、民心相亲的生动写照。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参观了“华夏瑰宝展”。在活动现场,习近平主席饶有兴趣地讲起中国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成就中拉人文交流史上的一段动人佳话。
对时任博物馆馆长伊万·盖齐而言,当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中国文化的‘荐宝人’。”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纹饰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展现大唐盛世的唐三彩、重现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瓷器……“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在秘鲁首都利马所展出的百余件展品,取自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极大丰富了秘鲁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陪同参观期间,令盖齐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习近平主席在兵马俑前驻足,向一同观展的秘鲁领导人说,“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
“习主席在现场还特别介绍了一尊蹲姿的兵马俑。”盖齐说,“一位世界大国的领导人能像专家一样熟悉文物的细节,让我们这些考古学家感到很惊喜。”
9月8日,在中国陕西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观众在观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兵马俑。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习主席让我们感受到,他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盖齐说,他非常钦佩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秘书长刘芃参与了那次展览的策展工作,同样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在这位文化工作者看来,在元首外交前沿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
2023年6月10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出的秘鲁文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中国和秘鲁同为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人文交流架设起跨越太平洋的桥梁,为中秘友好厚植民意基础。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罗德里格斯说,秘鲁同中国一样都欣赏文明的多样性、都支持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对于习近平主席重视和鼓励的文明交流互鉴“很有共鸣”。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于文明的传承与互鉴,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在访问多彩的拉美地区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以华夏瑰宝为桥梁,亲自讲述中拉人文交流的源远流长。
2014年,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提到国画大师张大千旅居巴西时画出的传世珍品《长江万里图》《黄山图》《思乡图》;2016年,在智利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谈到智利画家万徒勒里借鉴中国水墨丹青技法创作《长江》等作品;2018年,在阿根廷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在《漆手杖》等作品中多次提及庄周梦蝶、长城等中国元素……
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视,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外方校长珍妮·阿科斯塔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不仅对本国伟大文化拥有自信,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杰出价值。”她说。
阿科斯塔记得,习近平主席2013年6月在墨西哥访问期间参观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时,提到“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墨文化交流,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玛雅人的金字塔、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墨西哥当代艺术大师里维拉的壁画、文学巨匠帕斯的著作,引发在场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2022年5月10日,游客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人类学博物馆参观时以太阳历石(后)为背景留影。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正是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一位国家领导人既能讲述自己的文化,又能欣赏他国的文化,这对于两国发展真正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而言至关重要。”阿科斯塔说。
书写人文交流新篇章
11月5日,“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秘鲁古城库斯科的印加博物馆举行。来自古蜀文明遗址的黄金制品、青铜雕像、玉石器等珍贵展品,让秘鲁观众赞叹不已。印加博物馆理事长埃莱亚萨·克鲁辛塔·乌加特说,展览让秘鲁观众了解到两国的古代文明中都存在对太阳的崇拜,从而感受到彼此的文化联系。
不久前,“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专题展在深圳南山博物馆落幕。因观众反响热烈,展期延长了数月。观众刘晏鑫告诉记者,她通过展览充分感受到拉美文明的魅力,非常期待去秘鲁亲眼看一看马丘比丘等重要文化遗产。
这是2023年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国际考古队仓库内拍摄的由中洪联合考古队发掘出的陶器文物。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中秘国宝“跨洋对话”,恰是中拉携手共谱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的一个缩影。从汉语热在拉美地区持续升温,到中拉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从玛雅遗址联合考古成果丰硕,到多批拉美媒体记者来华研修并记录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近年来,在元首外交的亲自推动和鼓励下,中拉文化交流丰富活跃,双方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盖齐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这一倡议将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筑人类文明的和谐共融。
罗德里格斯相信,全球文明倡议将促进拉美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增进民众彼此理解、相知相亲。
4月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上,巴西学生观看中国书法展示。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阿科斯塔说,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全球南方”国家,中拉文明之间的深度认同和彼此尊重将加深彼此的友谊、增进相互的支持,促使双方团结应对全球挑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拉人民将继续跨越重洋、双向奔赴,携手书写一个个心相通、民相亲的故事,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人文力量。
记者:张远 黄顺达 王钟毅 孙正好
编导:孙浩 赵晖 刘畅 郝亚琳
参与记者:吴昊 席玥 梁希之 童芳 俞欢 张铎 郝云甫 刘博伟
视频:王晖 王靖云
海报:殷哲伦
特效:刘思录
新华社国际部、新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参观了“华夏瑰宝展”。在活动现场,习近平主席饶有兴趣地讲起中国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成就中拉人文交流史上的一段动人佳话。
对时任博物馆馆长伊万·盖齐而言,当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中国文化的‘荐宝人’。”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纹饰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展现大唐盛世的唐三彩、重现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瓷器……“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在秘鲁首都利马所展出的百余件展品,取自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极大丰富了秘鲁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陪同参观期间,令盖齐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习近平主席在兵马俑前驻足,向一同观展的秘鲁领导人说,“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
“习主席在现场还特别介绍了一尊蹲姿的兵马俑。”盖齐说,“一位世界大国的领导人能像专家一样熟悉文物的细节,让我们这些考古学家感到很惊喜。”
9月8日,在中国陕西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观众在观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兵马俑。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习主席让我们感受到,他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盖齐说,他非常钦佩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秘书长刘芃参与了那次展览的策展工作,同样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在这位文化工作者看来,在元首外交前沿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
2023年6月10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出的秘鲁文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中国和秘鲁同为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人文交流架设起跨越太平洋的桥梁,为中秘友好厚植民意基础。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罗德里格斯说,秘鲁同中国一样都欣赏文明的多样性、都支持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对于习近平主席重视和鼓励的文明交流互鉴“很有共鸣”。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于文明的传承与互鉴,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在访问多彩的拉美地区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以华夏瑰宝为桥梁,亲自讲述中拉人文交流的源远流长。
2014年,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提到国画大师张大千旅居巴西时画出的传世珍品《长江万里图》《黄山图》《思乡图》;2016年,在智利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谈到智利画家万徒勒里借鉴中国水墨丹青技法创作《长江》等作品;2018年,在阿根廷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在《漆手杖》等作品中多次提及庄周梦蝶、长城等中国元素……
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视,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外方校长珍妮·阿科斯塔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不仅对本国伟大文化拥有自信,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杰出价值。”她说。
阿科斯塔记得,习近平主席2013年6月在墨西哥访问期间参观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时,提到“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墨文化交流,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玛雅人的金字塔、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墨西哥当代艺术大师里维拉的壁画、文学巨匠帕斯的著作,引发在场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2022年5月10日,游客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人类学博物馆参观时以太阳历石(后)为背景留影。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正是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一位国家领导人既能讲述自己的文化,又能欣赏他国的文化,这对于两国发展真正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而言至关重要。”阿科斯塔说。
书写人文交流新篇章
11月5日,“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秘鲁古城库斯科的印加博物馆举行。来自古蜀文明遗址的黄金制品、青铜雕像、玉石器等珍贵展品,让秘鲁观众赞叹不已。印加博物馆理事长埃莱亚萨·克鲁辛塔·乌加特说,展览让秘鲁观众了解到两国的古代文明中都存在对太阳的崇拜,从而感受到彼此的文化联系。
不久前,“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专题展在深圳南山博物馆落幕。因观众反响热烈,展期延长了数月。观众刘晏鑫告诉记者,她通过展览充分感受到拉美文明的魅力,非常期待去秘鲁亲眼看一看马丘比丘等重要文化遗产。
这是2023年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国际考古队仓库内拍摄的由中洪联合考古队发掘出的陶器文物。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中秘国宝“跨洋对话”,恰是中拉携手共谱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的一个缩影。从汉语热在拉美地区持续升温,到中拉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从玛雅遗址联合考古成果丰硕,到多批拉美媒体记者来华研修并记录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近年来,在元首外交的亲自推动和鼓励下,中拉文化交流丰富活跃,双方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盖齐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这一倡议将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筑人类文明的和谐共融。
罗德里格斯相信,全球文明倡议将促进拉美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增进民众彼此理解、相知相亲。
4月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上,巴西学生观看中国书法展示。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阿科斯塔说,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全球南方”国家,中拉文明之间的深度认同和彼此尊重将加深彼此的友谊、增进相互的支持,促使双方团结应对全球挑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拉人民将继续跨越重洋、双向奔赴,携手书写一个个心相通、民相亲的故事,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人文力量。
记者:张远 黄顺达 王钟毅 孙正好
编导:孙浩 赵晖 刘畅 郝亚琳
参与记者:吴昊 席玥 梁希之 童芳 俞欢 张铎 郝云甫 刘博伟
视频:王晖 王靖云
海报:殷哲伦
特效:刘思录
新华社国际部、新媒体中心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