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千年匠心 探索现代设计

z

Administrator
Staff member
  观众在欣赏中国独龙族风格的艺术织品。
  本报记者 许立群摄
[td]
959dc98f-7531-4a5f-8a69-6b428b435d69.jpg
[/td]​

  近日,2025年伦敦工艺周中国国家馆以“天工开物”为主题,展出一系列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作品,给当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展览包括“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精品展”“妈妈的针线活”“安溪铁观音: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三大单元,呈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主展区,独龙族织娘用7种植物染料织就的“彩虹毯”,每平方厘米密布32根经纬线;苏州錾刻大师在银壶表面雕出毫米级的《千里江山图》纹样;龙泉青瓷匠人精准控制窑温至1230摄氏度,令冰裂纹误差小于0.5毫米……这些大都出自中国年轻艺术家之手的工艺品,让当地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手工艺“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钱竹在一组精美的漆器茶具前向观众介绍,这组茶具的创作以北斗七星为灵感,展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并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其适配现代生活场景。“如果说‘天工’是造物主的手稿,‘开物’便是人类的批注。中国手工艺既承继古老技艺,也回应当代审美。这次展览既是对千年匠心的致敬,也是对现代设计语言的探索。”钱竹说。

  伦敦工艺周主席盖·索特一边轻抚展台上的紫砂壶钮,一边向现场观众分享一段经历:“20年前,我在宜兴见证了一位老匠人的坚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机器无法复刻的。对他来说,传统工艺不仅是技术作品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延续。”索特认为,中国手工艺在设计与创意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能在伦敦看到像独龙毯这样的展品,我非常兴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亚洲艺术策展讲师戴维·弗朗西斯曾多次到访中国,在云南、四川等地研学。他表示,中国积极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这种坚守传统、与时代共进步的理念与实践令人钦佩。

  伦敦工艺周创办于2015年,是全球最重要的手工艺文化活动和交流平台之一。自首届工艺周至今,中国已经连续11年参展。本届展会期间,中方还举办了多场讲座、体验与互动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中英在工艺、文化与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英两国都有值得骄傲的工艺传统,中国的陶瓷、漆器、织绣等技艺历经千年传承,通过中外商贸往来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利用,并将其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各项事业,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中国将继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国传统工艺走向世界,从理论、实践、产业等方面持续推动中外文明对话。”赵飞说。

  (本报伦敦5月1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9日 16 版)
 
Back
Top